当地时间7月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就任“满月”,他当天在原总统府青瓦台举行记者会,就施政方向等回答记者提问。
有舆论指出,这场记者会打破了多项惯例:不仅提前举行,还采取多种互动形式,被称为“韩国总统记者会2.0版本”。
会上,李在明就外交安全、经济民生、司法改革等热点问题阐述立场。他承诺致力恢复崩溃的民生,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重启中断的韩朝沟通。
“不一样”的记者会
与以往总统在上任100天左右才开记者会不同,李在明就任30天就正式与媒体面对面,创下韩国历史上的最快纪录。
这场原定100分钟的记者会最终持续两个多小时,地点位于青瓦台迎宾馆,主题为《总统的30天:答媒体问,向国民报告》,形式与内容都引发外界关注。
首先,这场记者会打破了传统权威感,强调亲民互动。现场取消了常见的演讲台设计,将总统与记者的距离缩短至1.5米,采用“市政厅会议”(Town Hall Meeting)的围坐形式,营造轻松对话氛围。
其次,提问方式有所创新。记者入场时提交名片,由记者团干事随机抽取提问者,总统也可直接点名,避免预先安排。问答环节涵盖民生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等领域。
此外,参与范围显著扩大。除总统府常驻记者外,记者会还纳入地方媒体,首都圈、江原道等六大地区记者可进行远程提问,总统还会随机抽取“国民信箱”中的民众关切问题进行解答。
回答过程中,李在明不时穿插个人轶事,现场不时爆发笑声。
采取大胆的经济政策
“过去三十天,我日理万机、四处奔走。”李在明在开场发言中表示。
在经济政策上,李在明将恢复民生列为首要任务,并誓言将实施“大胆”的财政政策。
他强调国家财政需发挥更大作用,宣布追加147亿美元预算刺激经济,并成立“紧急经济检查特别小组”应对危机。
李在明强调,将以产业共生和均衡发展带动全面增长,以更扎实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在讨论将韩国每周工作时间缩短至4.5天的计划时,他以童年工厂打工经历发出情感共鸣。对于这些计划何时能切实落地,他则称变革需要时间。
另外,李在明还重申了对检察系统体制改革的决心和立场。
记者会全程,李在明虽未提前总统尹锡悦名字,但多次批评“前政府戒严令对经济生态的破坏”,并承诺需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修复政策遗留创伤。
涉及对多国外交政策
刚上任就面临7月9日即将到期的美国“对等关税”90天暂停期,李在明坦言韩美谈判进程艰难。他表示,磋商结果应对韩美双方都有利,但目前双方的具体诉求仍未明确厘清,故无法断言能否在截止日前达成协议。
在韩日关系上,他主张暂时搁置历史问题争议,在安全与经济领域加强合作,提出保持“右手较劲、左手相握”的灵活态度。
对朝政策方面,他批评全面中断对话是“愚蠢之举”,透露已停止边境扩音广播以缓和紧张,并呼吁通过持续沟通改善关系。不过,由于长期存在的敌意和不信任,改善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
李在明表示,将以韩美同盟为基础,深化韩美日三方协作,同步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开展“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外交。
满月成绩单:掌声与争议并存
李在明这场打破惯例的“满月”记者会后,各党派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称,这标志着“傲慢封闭的政府时代终结”,展现了新政府开放透明的执政风格,是重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一步。
有民调显示,自6月3日李在明正式就任后,近60%的受访者对其施政给予正面评价,其支持率也连续两周上升。
不过,在野党国民力量党院内发言人朴成勋将记者会比作一场“自我吹捧秀”,指其充满自我合理化、诡辩和谎言。
还有当地媒体指出,李在明虽提出多项改革承诺,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有经济界人士担忧,李在明提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虽有必要,但需警惕通胀风险和财政赤字扩大。
此外,部分不支持的声音主要集中在李在明缺席北约峰会以及任命总理人选。
发布会同日,李在明闪电批准了国务总理被提名人金民锡的任命案。而这位新任总理此前被曝涉及多项丑闻,包括欠债不还、收受非法政治资金等争议。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满月会”既展现了李在明打破陈规的执政风格,也暴露出其面临的多重挑战——如何在扩张财政与稳健经济间取得平衡,如何协调对美忠诚与对华务实的关系等。
随着支持率暂居高位,李在明能否将这场“形式创新”转化为“实质政绩”,将成为外界未来观察韩国政局的焦点。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出彩速配-可查配资实盘平台-配资交易软件-十大股票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