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一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本市一起整治锅炉房废气排放超标案。
据了解,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8.6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7.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4万件;共提起公益诉讼7500余件,约占全部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57.6%。2018年1月至2025年7月,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约5.69万件。
本次发布的6起典型案例涉及尾矿库、水体污染、危险废物、大气污染等治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其中,本市海淀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助力超标排放的锅炉房完成改造。
据介绍,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期间,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检查过程中发现,海淀区三家单位存在锅炉废气氮氧化物超总量、超标排放的违法情形,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对秋冬季PM2.5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影响较大。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将上述情况函告并商请海淀区检察院支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检察机关通过查阅涉案单位排污许可证、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表、行政执法卷宗等方式全面开展调查,查明其中两家单位2022年氮氧化物许可排放量超年度限值,一家单位氮氧化物折算排放浓度超过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
随后,海淀区生态环境局联合海淀区检察院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专家评估会,经专家论证,采用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对超过许可排放总量排放的两家单位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评估。由于大气环境本身具有自净功能,涉案造成的大气环境损害无法直接修复,专家提出通过绿化植树或者升级改造现有环保设施的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
针对另一家单位氮氧化物折算排放浓度超过排放限值的情况,因事实清楚且排放单位积极配合整改,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相关规定,采取综合在案书证材料、检测报告等资料的方式,对生态环境损害情况直接作出认定。
经磋商,为最大程度修复污染物超总量、超标排放带来的环境影响,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赔偿义务人主动提出在完成涉案锅炉房整改、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另行投入资金用于中水站升级改造、其他在用锅炉房提标改造进行替代性修复。
随后,三家单位迅速启动替代性修复工程项目,截至2024年12月,全部替代修复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三家单位实付工程款共计225.95万元。经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查看,升级改造后的中水站、锅炉房均已投入使用,全部运行良好。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会持续将生态环境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重中之重,锲而不舍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同时,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工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提供系统性法律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制定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生态环境细分领域办案工作指引,引导地方检察机关依法、规范、高效办理相关案件。此外,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的监督、支持、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协作配合,深化执法司法协作,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实践,共同答好生态环境保护答卷。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高健
出彩速配-可查配资实盘平台-配资交易软件-十大股票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